我跟一个10岁的小姑娘聊了聊天

2016年8月19日于豆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great grey owl(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7077451/

昨天在学校见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姑娘。小姑娘的妈妈是我瑞典班的同学,爸爸在一家上司公司工作,小姑娘已经在瑞典呆了三年,一来就被送进了瑞典语的本地学校,成了一群白人和混血小孩里唯一的中国小孩。10岁的孩子,现在能流利地讲汉语,英语和瑞典语,课余学着小提琴,现在在闹她妈妈,想学踢足球。

我很喜欢看这对母女的互动。看得出来两人很平等,互相吐槽,各不相让却又互相依赖。小姑娘说,学小提琴可累可无聊啦,唉。然后她转身去买饮料,她妈立刻跟我吐槽说,你净听她说,其实她可喜欢上那个班了,因为她拉得最好,特别有成就感,可有动力了。小姑娘跑回来以后又开始说想踢足球的事情。

她妈妈说,踢足球不好呀,对抗性的容易受伤,还长大粗腿。

小姑娘说,粗腿就粗腿,我还想长大高个呢,粗腿怎么了。

我被逗乐了。我问她说,在瑞典这几年感觉怎么样?跟在中国比起来?

她说好呀,啥都好,除了学校的饭不好吃,其余啥都好,没有作业,每天都有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在中国的时候不行。

我说这边的朋友多吗?

她说多。在这边慢慢喜欢跟女孩玩了。以前的时候不喜欢跟女孩玩,感觉她们都太娇滴滴了,这样不敢,那也不能,个个都跟小公主似的。跑也不能跑,出去玩还怕晒黑。在这里男孩女孩都差不多,一起跑一起玩。

这番话是一个十岁孩子对她自己生活的观察,是她的感受,我们不做评论。但我可以从自己的感受谈。孩子对社会性别建构的细微之处是有感觉的。不知道旁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大概青春期,十来岁左右的时候,有些女孩子会标榜说我自己就是男孩子气,不喜欢跟女孩玩,女孩娇滴滴的,软弱,没意思。我身边曾经有不少这样的孩子。我小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倾向。既然大人们都说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要文静,不要太大声,要乖一点,那我不做女孩了还不行么?!我也想撒开腿跑,放声大笑,竭尽全力地流汗,遇到困难咬紧牙关!

标榜自己“不爱跟女生玩”的女孩子,其实是想跟传说中的“女性气质”划清界限。什么娇弱啊,爱说闲话呀,八卦呀,这些被贬抑的“女性特征”可以走开么?很多女孩喜欢“男孩子气”的东西,男子汉气概的,大气阳刚的,比如爱锻炼啊,负责任呀,讲义气啊等等,而标榜自己跟被动的安静的“女性气质”是有区别的。

但这在瑞典又是另一回事。比如打篮球,大家都打,篮球馆里十来岁的男孩女孩差不多对半,我每次去都还认真数一下,真的差不多。所以小姑娘来了瑞典以后觉得性别气质的区隔没有以前明显了。自然而然的,她就不再把特定的性格和习惯做性别化的区分了。所有这些阳刚温柔果敢文雅坚强软弱,都是男女共有的气质。那个被贬抑的女性气质,事实上并不是什么“女性气质”,而只是被贬抑的气质被人贴上了女性的标签。我不知道这个变化会给她怎样的女权主义觉醒,这并不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自己的发展。这孩子在成长中受到的性别化的限制、障碍和信心受到的打击,显然会少很多。

那她就是会快乐很多,就是会自由很多。

这真让我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