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和无效交流(纪念实现小目标)

2017年8月15日于豆瓣,这是刚刚实现了关注超过1万的小目标后的感想。

现在读起来真的感慨,彼时觉得影响心情的ky评论跟现在严厉的“什么都让你发不出来的审查”相比,根本就不是问题啊。如果像几年前那样自由的写作发表(那时候也不自由但是更现在相比就是很自由),再多点ky我也不怕。一个想分享的心就是这样被磨损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因为一篇辩论性质的文章开始认真写豆瓣。起因是被喜欢的友邻发评论说“有意思,希望再多写点”。

我内心os:(我喜欢的友邻说希望我多写点!!)。。。。(万死不辞!!!)

到现在整整一年,前两天实现了关注1万的小目标。

可惜这个友邻现在已经很少在豆瓣上写作了,ta说因为在其他平台上关于作品的好评差评可以完全是关于作品的,而豆瓣非常针对个人,演变成各种ky和人身攻击,深度反馈变成了深度干涉。我说还是喜欢豆瓣上这种深度交流的气氛,在其他的平台上或许可以更轻松,但是很难实现同等深度的社交。

我不擅长写故事,最习惯的写作还是反思和说理式的,也希望借自己的反思引起讨论。在豆瓣写作的初心,除了满足自己的写作欲,也的确有传播女权主义的目的:读者可能都在生活里接触过被包装涂抹成各种面目的女权主义,在这里,我以我的生活和经验给出一种女权主义的讨论,它不会是完美的,也不是“绝对正确”“纯之又纯”的知识,但它可以作为思考的一种角度,一个资源。

希望引起讨论,并非希望跟任何人讨论,也并非会回应任何人。这跟“我有性积极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想跟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上床”是一个意思。因为添上了“传播女权”和“激起讨论”的目的,我被骂我的人抓住了把柄。“你们女权都是些政治正确,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不是说要讨论吗你为什么拉黑我”。

我给青少年当过老师,知道一视同仁的重要性,也希望对读者做到一视同仁。但读者并非未成年的孩子嘛(我写这些东西也没有工钱嘛)。我要尊重ta们的能动性,其中就包括尊重ta们跟我孑然相反的想法和选择。我觉得女权主义是好的,我认为平权在长远来看惠及所有性别,因此我努力传播这些想法。然而部分人无法感知女权知识(虽然你通篇都在写“网络性骚扰让很多人感到了伤害”或者“关于生育的讨论让我觉得身体自主权没有受到尊重”,但我压根没认真看,也不care你什么感受,我来这儿评论就是为了告诉你,你们女权就是矫枉过正,就是极端)或者从自身经验里排除女权知识(都说男的占便宜了但我不觉得啊,我觉得我倒霉得很,我才是被压迫的——你们女权,非蠢即坏),然后是密集的人身攻击,无端脑补的剧情和谴责。

我对恶意攻击或诋毁我的人,一开始并不想放弃。我试图找到我们可能存在的联系。试图找到让我们彼此感知,实现共鸣的方式。我不想放弃交流的机会,毕竟对方的注意度仍然是个机会。ta这么气急败坏,也可能是遭到了自身理性的冲击。转变观念是困难的,也可能是痛苦的,这我能谅解。但我后来意识到,任何层面的共识,和解,友谊,扩大共识,都需要双方的努力。我可以继续作出努力,而对方会把这努力的姿态一并拿来嘲讽。我意识到我并不能渴望改变谁:改变必须是自发的,契机和她人的影响只是外在因素,ta自身的能动性才决定ta往哪里走。

那就放弃咯。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人通常都有一种虚幻的重要感,好像女权主义需要优先取得ta们的首肯才行,总是做出一副“你不是厉害么赶快来说服我呀你快来说服我呀哎哟你别走啊你”的姿态。其实我想说ta们的认可和意见对女权主义的传播并不重要啦。船在往前开,宁愿跳船,宁愿往船上的人扔东西也不肯同行前进的人,啊,随便咯。人生短暂,怎样过不是一生呢。

给一个云淡风轻的围笑!

Digiprove seal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3 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