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行业峰会,参会的大部分是北欧业界资深人士,活动内容大部分是泛泛而谈,我因为已经裸辞两个月了,跟着混了两天倒也还觉得涨了点见识。
高潮出现在第二天活动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对谈,对谈话题是如何在这个领域(属于IT下面的)里建立团队(招聘)。台上四个人,主持人是一个东欧中年白男,在瑞典知名品牌工作。参与对谈的三个人,a是东欧青年白女,超高学历(overqualified),瑞典知名品牌工作,b是芬兰青年白男,芬兰大厂,c是瑞典中年白女,在瑞典最大的零售集团之一工作。
讲到这一行招人如何困难这个话题,大家纷纷谈到哎哟真是招独角兽一样难哎,又要懂技术又要有商业头脑,啧啧啧真的好难找啊。然后c,这位瑞典中年白女在台上不假思索地说出,我们发现了,这个招聘广告就不能写得太长,写得太长的话我们就只能收到印度人跟巴基斯坦人的申请。所以我们就把广告写得很活泼,而且我经手的广告都是用瑞典语写,这样的话我们得到欧洲甚至瑞典申请的比例才会提高,不过有时候连瑞典语写得广告也会收到印度来的申请,我就不知道说啥了,真的很神奇。
我感觉现场气氛突然变得微妙。台下坐着的参会者里就有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我呢,当然是脸木了,密切地观察气氛。我注意到台上的其他人在努力继续说话,好像要忘记刚才空气里听到的声音。好像其他三个人在努力把那一段直接从记忆里剪辑掉一样,因为直接评论也很尴尬,直接反驳也很尴尬。台下很多人从缓和的神情变成了僵硬的神情(我估计我脸上就是这种),好像是刚才那段话过后有人给脸按了个暂停。
然后熬到提问环节,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孟加拉的青年男工程师提的。我能感觉到他毫无疑问很生气,但是他很冷静,不露声色,提的问题很有策略。他问现在很多招聘上来就要人有十年经验,到底有什么意义。他讲到他所在的领域,三五年的工作经验就可以做很多资深的工作,而且拿他自己举例,毕业的时候自己投工作怎么也投不进,全部是因为某些规则就自然被过滤掉了。然后是请猎头帮忙,结果发现进了第一轮面试就直接用压倒性优势刷掉了其他全部候选人。他问,这样的招聘规则不就是把合适的人过滤掉了吗?
台下的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台上那位overqualified a(东欧青年白女)也分享说,她曾经申请一个职位时同样因为工作经验被拒,然后过了几个月收到猎头发来的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但是高两级的职位。确实是存在很多结构性的过滤规则啊。
我感觉现场气氛有松动。我在等着别人提那个问题。
果然,第二个提问的人是一个丹麦青年白男(高,长得端正,就是传说中那种照镜子的时候会看到一个没有标签没有身份的标准人类的那种人),他非常真诚得皱着鼻子说,我要问一下台上的各位,尤其是c女士,在我们这个行业这么缺人,这么需要外国优秀人才的今天,你们真的会因为语言而把候选人排除在外吗?你用瑞典语写招聘广告是认真的吗?大家都会这么想吗?会不会瑞典语有必要吗?
我这个时候转头看了一下我附近,坐旁边的一个丹麦中年白男跟我交换了一下眼神,小声对我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天呐”。我说,我也不敢相信,2023年底了,在讲台上公开说这个。我说,我谢谢这个小哥的提问,因为我可真没有这个心情。
这下台上突然活跃了,主持人(东欧中年白男)马上说,我司绝对是相反的哈,一切招聘都是英语写的而且不会提到需要瑞典语,有时候候选人说我会瑞典语,我还会说,那正好,等你来了还能教我,因为我不会,哈哈哈哈。其他两个人也是马上划清界限说我们绝对是写英语,绝对是希望能收到更多申请。话筒递到c手里,她说啊不好意思哈啊我发现可能引起了误解,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环境说完全瑞典语的,这个集团非常非常的瑞典,整个集团只有一个团队是说英语的,所有文件材料都是瑞典语,所以我们需要应聘者讲瑞典语。。。
我再次跟旁边那个人交换眼神,他再次一脸难以置信地说,“这是什么垃圾借口”。我说,人都是用脚投票的,那个公司环境这么差,资深经理这种态度,可能真的不适合外籍员工。
会上提的第三个问题是一个讲中文的人提的,问如何在没有技术背景的前提下实现职业发展。我注意到的有意思的一点,似乎只有在场的这几个讲中文的人对这个事件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依然是一脸轻松快乐。
活动结束,提第二个问题的丹麦小哥带着一脸厌恶第一个离开了会场。
事后我跟f 复盘这个事情,说哎如何在招不到人的今天继续有策略地搞种族歧视呢?我觉得这个c 女士至少应该说一些场面话,比如哎呀我们真的是没有经费搞relocation啦,不是我们不想的啦。而且哎呀我们知道语言环境方面需要改进啦,希望以后会更加国际化啦,增加找到合适人才的机会啦。只要说说这种废话就不用搞出来自己一个白人坐在台上口吐“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这种纳粹场面了。
感谢那位小哥的提问。c 感觉真是股子里的歧视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有聊 high 了就顺口说出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