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两三事

2016年7月12日于豆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great grey owl(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69723264/

前提是,
我发了一条这样的说说

“出门遇到一个认识的中国女孩,跟我哀叹德国输了好伤心。我说是啊好像决赛的两个队都是完全没人爱的呢哈哈。结果她说,是啊,谁会喜欢法国队啊,里面都没有法国人!都是黑人!#没有一点点防备,姑娘你的racism来得太快#”

截至目前收到的回复,我看到了这样的

“迷妹都是这样哒,你看她们喜欢的明星里有一个黑人么,连Hamilton里她们都能精准的跳出一个白人角色来膜”

“非洲雄鸡——法国队”

“为什么我觉得妹子只是觉得黑人不是法国人的意思呢,所以我没有觉得是racism啊”

“我也觉得黑人不是啊……哎,不要把racist的帽子套得那么快,妹子又没什么恶意。”

“哈哈哈哈哈哈哈,除了脑残直男,谁会真心喜欢球技好的黑人”

“我觉得对于黑人的宗族歧视的根源在于对颜值的歧视 单纯的审美观的不认同 再说如果奥运会每个国家都用黑人来比 那还有什么意思? 过多的采用黑人选手才是歧视吧“

——————————————————-有点方的我———————————————————

面对这一锅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大乱炖,一时间我有点方。问题的根源在于,有人认为“黑人不是法国人”“黑人本来就没人爱”以及“什么?这也是种族歧视?你帽子给的太大了吧?”

既然是这样,有必要讨论到底啥是种族歧视。到底啥是种族歧视呀?为啥在某些人眼里是明显严重的种族歧视的言论,在某些人眼里啥都不是,或者被解释成“审美倾向”“偏好preference”?我试图在广播里征集大家对“我理解的种族歧视是什么”的看法,无奈目前样本太小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戳这里给个意见。

AJ的视频 why are we still talking about racism里收集了很多非裔美国人关于种族歧视的辛酸经历。当谈到种族歧视的问题这些年来有没有改善时,有个人说,种族歧视的问题没怎么改善,倒是政治正确提高了。现在谁也不想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所以大家都变着法地用其他方式来行使歧视。

我所在是瑞典当然是个很讲政治正确的国家。即使是这样,在某些人眼里,只有白金蓝(白皮肤金头发蓝眼睛)的瑞典人才是真正的瑞典人(不管他们其实是芬兰还是挪威来的),其他有瑞典国籍的瑞典人即使是在瑞典出生长大,只要她们戴头巾,信伊斯兰教,或者黑皮肤,亚洲面孔,会说别的母语,就不算真正的瑞典人。

我有个好朋友,就是很多人眼里真正的瑞典人的那种瑞典人(这个说法好累但是为了把话说清楚咱们就这样将就)。她以前在一个老年人看护中心打工。看护中心有三个年轻女孩,其中两个是她这样金发碧眼的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还有一个父母是牙买加来的女孩,在瑞典出生瑞典长大,也就是某些人眼里不是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这三个姑娘年龄相仿,相处得也很融洽。

老年人看护中心有很多年纪很大的人。我说的年纪很大的意思指的不是一般的年纪很大。七八十岁在瑞典算不上年纪很大。就她们看护中心,95岁以上的老人有8个。其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个105岁的老太太。她的亲属已经大部分去世了,连女儿都已经去世了,剩她一个人孤单地活着。大部分时候她都很清醒也很开朗,话很多,但偶尔会被死亡的恐惧缠身,或者哭着说起她死去的亲人们,或者是短暂性的健忘。我要说的一个小插曲就是在这个短暂性健忘时发生的。

有一天,这个不是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女孩在打扫房间,然后这位105岁的老奶奶把我朋友叫到跟前,大声问,房间里那个黑妞是谁?她是今天才来的吗?

朋友和另一个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都有点尴尬,最后这个不是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走过来跟老奶奶说,奶奶您怎么不认识我啦?我已经在这儿工作三个月啦!老奶奶瞪眼望着她,一脸不相信的样子,然后转过头偷偷用她以为别人听不见的声音对我朋友说,哎呀这个黑妞竟然会讲瑞典话,怎么学会的,啧啧!

也许在她短暂失忆的这段时间,这个老奶奶忘记了她的一生中见识移民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忘记了政治正确的基本素养(您怎么能叫人家姑娘黑妞呢老奶奶?!)。瑞典在20世纪以前是个同质性很高的国家,就是说在1900年以前瑞典很少有什么外来移民,原因很简单,瑞典之前是很穷很穷的农业国家,穷得一逼,穷得人直往外跑,谁要来。1840年前后瑞典总人口不到300万,到了1900年左右大概有100万瑞典人移民到了北美。很多移民聚居在与瑞典气候环境很接近的明尼苏达州。现在的明尼苏达州给人的印象特别金发碧眼,跟这些瑞典后裔有关系。

后来因为工业的腾飞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中立国的优势,瑞典经济好起来了,移民多起来了。注意,虽然那些叫嚣“瑞典被穆斯林化”的人感觉穆斯林在瑞典社会的存在感高到不行,但其实瑞典移民的大多数还是来自欧洲,最主要是来自北欧各国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因为他们长得像“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所以这些移民在某些人眼里并不是移民,即使他们并不是在瑞典出生。剩下的那些怎么都不被某些人接纳为真正的瑞典人的那种瑞典人,也就剩下了这些肤色不一样的,有不同文化、宗教、风俗的移民,非裔、亚裔、阿拉伯裔,总而言之就是长得跟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不一样的瑞典人,也就不是真正的瑞典人。

我在这里用的这个“真正的瑞典人的瑞典人”的说法如此绕口如此烦人,我自己都快被绕进去了。坚持这么说的理由是为了显示这种说法是多么荒唐。何为Swedish Swedish?显然的,肤色是某些人判断谁才是真正的瑞典人的唯一标准(注1)。注意,某些人在断言一个戴头巾的人一定是跟其他穆斯林聚居,一定不融入于瑞典社会,一定反对现代生活的时候,这些断言的根据并不根据任何生活经验和研究,而真的仅仅是根据她那张阿拉伯的面孔和服饰而已。说到底,关于她这个人,某些人到底了解什么?而某些人断言“戴头巾的,讲另一种母语的,黑皮肤的,亚洲面孔的”等等的人就一定不想融入于主流社会,落后,愚昧,排斥现代生活,目的又是什么?说到底,某些人的断言会成为把少数族裔区别对待、把她驱逐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基础,最后是同一批人用她被隔离的结果来论证自己的假设:你看她本来就不想融入主流社会。

注1:负责任如我,当然会告诉你hard core的瑞典种族主义者才不会这么宽容的把白金蓝都看成瑞典人呢。在真正的hard core眼里,波兰人是波兰人,东欧什么尼亚来的,都是前社会主义穷逼;什么西班牙人法国人,都是南欧懒汉:在hard core种族主义者眼里的白人又比某些人眼里的白人多出三六九等来。

———————————————-夹带一点点正能量的分界线————————————————

另外附一个让人欣慰的小故事:

我有一个发小,两年前要去德国做交换生。她临行前问我,德国黑人多不多啊?我说不熟悉德国的情况,怎么了?

她说,我挺害怕的。

我吃了一大惊。这是一个小时候经常一起读书的发小,我们一起看了好多本“世界名著精选”,里面有一本叫《汤姆叔叔的小屋》。小时候读黑奴的故事难过得涕泪交加。当然后来大了一点明白这书的历史局限性,在今天看来作者关于黑人的意识形态显然是太滞后甚至反动的。关于种族和殖民主义的反思都是相当晚近的人类思想,这又扯远了。但我这发小当年也是涕泪交加的小姑娘,今天她怎么?

我就问黑人怎么样你了吗?她说没有,就是听说他们失业率犯罪率高,挺害怕的。

我强忍下不耐烦的语气,最后我说,先别想太多,来了以后自己观察。如果什么都怕,那肯定还是待在国内最安全,就别花这冤枉钱出来折腾了。

后来我知道她交流期间过得不错。再后来,她爱上了德国,回国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现在准备辞职来读书了。就在刚刚我很突兀地问她,你现在还害怕黑人吗?

她给我打了一段很长的回复。她说,我后来交了很多朋友,有些是黑人,他们都对我挺好的。我后来还有个口语老师是黑人,也对我很好。后来我觉得我在没接触的时候,怕的可能是一个群体,真正见到每个人的时候感觉又不一样了。那种不了解就把一个群体想象的很坏的感觉就是种族歧视吧。

我觉得我怕的是那种游手好闲的人,从地铁里走出来,每个地铁站旁边总有几个那种抽着烟对人吹口哨的人,黑人白人都有。传闻多了,见到了总多几分戒备,不过戒备是戒备,只要认识了熟悉了就不怕了,不是吗?

我说,你会对白人这么戒备么?或者对日本人韩国人?

她说,穿得整齐就还好吧。好多白人看起来也不敢接近啊。日本韩国因为长得一样就还好呀。

我说,那就还是因为长得不一样才怕咯?

她说,因为少见而感觉害怕,这很奇怪吗?我姥爷现在都不敢吃紫薯,就因为长得跟他熟悉的红薯不一样。或许是愚昧或许是刻板印象。

我说,这不奇怪。这不是很好么,至少说明种族歧视这种东西在加强环境浸入后有希望改善。

这个小故事意在说明,从一个同质性较强的环境过度到全球化的环境里,学会尊重和认可不一样的人,学会认识到“这样的那样的不一样的人类都是人类”,这需要勇气也需要自我成长。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并没有很扣题地在说种族歧视是什么,或者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这些问题也不是一篇日志就能说清楚的。如果有兴趣探讨的,请在这条广播下留言。

—————————————————-正文结束的分界线——————————————————

Ps: 关于没人爱法国队的广播下面有这样一条无关留言是我不能认可的。

“伪球迷脑残多”

这句话并没有种族歧视,不过我觉得脑残不脑残和是不是真球迷还真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