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写作

2016年8月26日于豆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great grey owl(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8360112/

朋友发给我她最近写的日志,记录了她最近的成长和反思。她说其实她一直都有写一些,但是都是设为仅自己可见,觉得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深度,缺少想法。。。

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她写得很好,很细腻也很真诚。写博客到底也不是为了装逼给谁看的不是吗?没有人规定非要读下来博士的人才有资格写作。就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开放讨论。不再苛求自己“要比别人懂得多才敢开口”“要写的很好才敢贴出来”,反而会少很多压力,语言也会流畅起来。

最近我重拾写作的乐趣。我有一个蛮喜欢的女权主义者叫叶海燕,算是中国草根女权主义代表之一。她也是个著名的人权活动家。初中学历并没有限制她在民主思想上的探索,而她非常日常、接地气的文风也给了她完全不同于学院派作家的灵气。她在朋友圈里写到,她在写作的时候需要一个人思考,不能老跟人聊天。因为写作需要攒那一股气,如果一个人很容易放松,很容易跟人交流一切,那么写作的那股气就散掉了。她说,写作的人心里需要有东西,写不好有时候不是因为文笔不好,而是痛苦不够深。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写作确实需要积攒表达欲。如果每天都开开心心,毫无心结的生活是不会产生写作的。

此外,写作还需要对自我生活的忠实和热爱。为什么人要写自己的生活呢?因为这世界上,唯有自己的生活真正为我所有,真正的真实而亲切。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读三毛,我爸十分不屑,觉得她算不上作家。我爸说她就是个自恋的女人,女作家么,格局小,就会写些情情爱爱,鸡毛蒜皮的东西,超不出去自己生活的那点范围。

我同意说她是自恋的。然而,男作家也一样。不自恋的人不太可能成为作家。三毛写自己的生活而成为作家,是因为她把生活过出了意思,活成了传奇。她有能力把生活过得又真又美。或者像叶海燕,她能在平凡甚至贫穷的生活里找到星星点点的启蒙力量。这样的写作者是用一辈子在成长,发现新知。

而那些在虚构写作中代入自己的视角去意淫女人和权力的作家(比如贾平凹),ta们就不自恋么?在我看来,ta们不仅自恋还不真诚,另外他们在真实世界里的生活如此猥琐不堪,完全从生活出发恐怕写不出来什么。有什么值得ta们那么傲慢?的确,意淫不用于局限于自己的小生活,意淫的格局可以无限大。许多人在高谈价值时所用的是双重标准的价值观,所意欲的不过是规训别人,大格局里ta要给别人指导人生,自己私人生活的小天地里ta却还是要做绝对的主宰,并总因为怕失去控制权而焦虑。作为读者的我,每读到喜欢的东西都暗暗跟作者交上朋友。不自省的写作者,或许也能成为成功的作家,可作为读者的我,不想交那样的朋友。

具体到如何来写作,一个原则是写作不能伤害到我的生活,不能伤害到我的友人和亲人。

回头看自己的生活,跟f 以及好朋友们也常会有一些有趣的交流。这些交流转瞬即逝,再精彩也是淹没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我并不觉得遗憾。我知道很多写作者是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生活细节的。这样有时候会对身边的人造成困扰,比如毛姆活着的时候就是个挺招人讨厌的作家,英国女王请他吃饭的时候不肯多开口,因为不知道毛姆回家以后会怎么毒舌地写她。许多作家把自己的亲人朋友当成写作对象。生活的确是灵感的来源,这点没错。但是我不希望写作会反过来剥削我的生活。我可不想成为一个走哪里都带着录音笔的人。我相信,生活的美和价值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于它展示给别人看的部分。沈睿写过“凡是写出来的,都不是隐私。要是写私生活,目的一定是要make a point——用中文说,就是要讲一个道理,说明一个问题,绝不是为了暴露隐私。”正是这样。

但另一方面,我又很珍视写作的能力,和写作带来的能量。写作的确是带给人力量的事情。许多早期的女性启蒙者是从写作开始获得了思想和精神的独立,比如伍尔夫,比如勃朗特三姐妹。写作的好处是记录下一瞬间的想法,而事后自己可以重读,再与当时的自己对话,反思,这种自己与自己思索对话的形式使人能够反思自己的思维,甚至捕捉到影响自己思维的潜意识,去理解生命中那些打结了的,曾经无解的问题的根源。毫无疑问的,我们能在写作中思考爱,自由,美,生命的意义,价值观,以及捕捉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给这个复杂无序的世界拍出一张张视角独一无二的特写。

Digiprove seal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2 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