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瑞典难民问题的回应 (2016年)

2016年10月10日发于豆瓣

https://www.douban.com/note/585953986/

先注明一下,本人不是瑞典政治的专家,只能就有限经验发表有限的主观意见。不同意的话不用追着跟我上课,您要么嘲笑,要么用脚投票(页面右上角有叉),我一点也不关心 🙂

一直被人问瑞典是不是已经到处是难民,穆斯林比白人还多,出门会被抢,走夜路会被轮奸。一般我都不怎么回答。。就像被某些其他国家的人问你们“中国学生都戴眼镜是不是因为学校没有电灯”“是不是吃饭都用地沟油”“你们是不是都吃狗吃猫吃一切”一样。这些问题,或者带有主观恶意和导向性,或者透露出太多的无知者无畏。对方“我就觉得一加一等于三啊,没毛病啊,你来解释一下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你解释不出来是吧,傻逼,就你这水平也敢出来写文章”。这样的问题不论怎么回答都谈不上是交流。我已经遭遇了太多这个水平的“讨论”,不想也不会再花时间跟ta们纠缠了。

之前写的文章下面收到了一位友邻的提问。我感觉ta问得很认真,问题也比较有代表性,所以贴出来吧。

友邻:
我上次哪里看到一篇文讲的是瑞典有55个No Go 区,完全失控了警察不敢进去,去了会被扔石头的地区.其中提到一个玫瑰园,貌似在马尔默?当时还觉得这么浪漫名字的地区居然是no go.

我:
这种文章看了要记得找信息源,再判断一下可不可靠

友邻:
原文忘了,但我看了wiki 如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go_area#Sweden
Sweden[edit]
Swedish police in a 2014 report mapped 55 particularly dangerous “exclusion areas” (sometimes dubbed “no-go zones”)[44] where the police have once or multiple times felt insecure doing their job.[45][46] In an opinion piece in Svenska Dagbladet, Per Gudmundson wrote that “The number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Sweden where the police cannot maintain law and order now totals 55.”[47]

In March 2015, journalist Henrik Höjer discussed the rise of criminality, especially organized crime, in various neighborhoods within Sweden since the mid-1990s, especially in the city of Malmö. He wrote that gangs like to lay claim to an area by throwing stones at police, firefighters and ambulances who enter the area.[48]

In March 2016, a news crew for Australia’s 60 Minutes came under attack, including having stones thrown on them and a car running over the foot of a cameraman who was trying to prevent it from leaving in the immigrant-dominated district of Rinkeby of Stockholm.[49] 60 Minutes published the video, on which reporter Liz Hayes states “there are now 55 declared no-go zones in Sweden.”[50] In May of the same year, an interview team of the Norwegian public broadcaster NRK along with Swedish police and right wing economist Tino Sanandaji were attacked.[51][52][53]

既然警察自己画的,我觉得应该不是乱说的.上面提到马尔默貌似特别严重啊.可能你没有住在这些区所以没感觉吧.后面去这些区采访的媒体都被扔石头了.

我:
从警察“sometimes feel insecure doing their job”到“这些地方是no go zone, 警察都不敢进去”,这个理解的跨度有点太大了。警察执勤的时候感觉不安全很正常吧,警务工作本身就是跟犯罪相关。

我看了那篇警察的报告,在这里https://polisen.se/Global/www%20och%20Intrapolis/%C3%96vriga%20rapporter/Kriminella%20natverk%20med%20stor%20paverkan%20i%20lokalsamhallet%20Sekretesspr%2014.pdf

没有哪里写了这是警察的no go zone。标注出来的55个地区是犯罪比较集中的地区。马尔默的玫瑰园是治安比较差的地区。但是注意,这55个区域里面也有几乎纯白人居民的富人区,警察要对付无法无天的富人青少年时也感到不安全。。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报告是2014年10月的,那时候瑞典连叙利亚难民的影子都没有啊。不能让难民为他们来之前发生的事背锅吧。

近年的犯罪率略有上升,但并未见跳跃性提高(2010到2015的每十万人犯罪率上升了5%。如果不理解统计学上的十万人犯罪率建议先恶补一下数学。。)。出现了跳跃性提高的可能是人们对移民犯罪新闻的注意力和恐慌。比如上面那份警方报告可以被有些人用来作为宣传“瑞典被难民搞坏了/已经不宜居住了”的工具。这并不是警方报告的内容,也不是目的。

我自己没有去过玫瑰园,等我啥时候去了再说说观察 🙂

友邻:
不管怎么说,瑞典女权人权还是比国内好百倍的,可能正是这样,犯罪率一上升就容易让人吃惊,因为人们都觉得那儿是天堂,出门可以不锁门的地方(国内是这么宣传的).

近年来看到什么穆斯林难民歧视瑞典的钙啦,音乐会上年轻女孩子被性骚扰了,为难民服务的社工被杀了等等...我感觉那些所谓女权主义者根本没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怕政治不正确.难民里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必须要有筛选.不然那些混进去的恐怖分子不仅给难民营的人带来威胁,更给整个国家也带来威胁.

你去玫瑰园还是要小心啊,有点好奇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糟糕.

对了不知道你有咩有听说一个叫angry foreigner的难民二代的唠叨.他有个叫欢迎来到瑞典的油管子视频简直把政治正确讽刺到了极致.其中他也提到,难民移民里的种族歧视更严重,如果你是男移民但要涂指甲啦,你的同种族人就会骂你背叛种族啥的.不过这个大概每个有移民的国家都有,但关键是瑞典是宣称平等的国家,却没有关注这些问题,就会让人很惊诧,感觉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我: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得到“女权主义者不关心这些问题”或者“瑞典宣称平等却不关心这些问题”的印象。这些问题就是每天媒体上,政府议会里天天在谈,在聚焦的问题,何来不重视之谈?政治正确的边界是非歧视,而不是遇到问题规避问题。我遇到的大部分人谈起这些都是说“问题有很多,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友邻:
英文媒体上会看到一些出国后的瑞典人抱怨国内政治正确太严重没人敢讨论自己的真实想法.政府在处理难民问题上就更搞笑.像30多大叔冒充儿童混难民然后还被送到学校的,在一群孩子们中间鹤立鸡群这种事情...不知道是否瑞典媒体也像国内一样屏蔽?虽然最先是瑞典媒体自己报道的.这些种种,至少作为外人看来这也太滑稽了,肯定会有负面印象.
我想如果不是被逼的,哪个瑞典人会说自己国家不好,毕竟人人都觉得那是最好的地方了.我无一冒犯什么,只是听你说过你愿意理性探讨,所以说一些客观的看法.如有冒犯请原谅.

油管上angry foreigner的welcome to Sweden你可以去看看.我觉得他说的没错.下面甚至有前穆斯林的叙利亚阿拉伯人同意他的说法,别人说希望他不会被杀掉.

我:
你觉得油管上这个人说的没错,那我也没办法。。。

我并不觉得受到冒犯,只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你的问题。片面的信息是不是“客观的看法”呢?很难说,我在瑞典住了几年,但并不是瑞典政治的专家,只敢说我有一些主观的看法。我觉得可以保证的是瑞典不会屏蔽不同声音,因为那是违法的 🙂 政治正确并不能高于法律。

有一点我可以“客观地”说你不对:真的不是人人都觉得瑞典是最好的地方。说自己国家问题多多的瑞典人,到处都是。油管上这位所说的,就是在瑞典民主党的媒体上天天刷屏的信息,怎么会没人敢讨论呢?我们带着自身的经验(我朝有言论审查)去想象瑞典也一定是那样,这肯定会导致误解。你说到的这些处理难民问题时出现的差错都是全国性的媒体上报道的,何来不许谈论之说?如果他说自己是被逼无奈才会到国外去吐槽,那么他是在撒谎。

十几万难民里出现了几例差错,就把“救助逃离战火的十几万人”这件事归纳成“搞笑”,这个判断合理吗?我自己对政府的难民政策也有很多不满。主要是事先盲目乐观,并没有估计好自己的能力,事后政策又有大幅度改变,增加了目前已经在瑞典、等待居留许可的人的困难。但我不觉得接纳难民这件事是搞笑的。这件事很严肃,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笑不出来。但是我不打算阻止别人嘲笑瑞典,因为我不在意啊。。(我认识的大部分瑞典人好像完全不会为听到别人说他们的国家不好而难过。就,“蛤?”。甚至懒得解释。就,没有小粉红那种基因吧大概)

———————————————问答结束的分界线————————————————–

如果认真看完整个问答以及涉及到的材料,你大概会明白谣言是怎么来的:谣言是怎么在歪曲了部分事实,捆绑了仇恨和恐惧以后被放大,最后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接纳为真知的。当“不明真相的群众”把这样的信息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讨论的根据时,这样的讨论意义几乎是零。

怎么说呢,我觉得有种心态比较危险。比如国内媒体把北欧宣传成天堂,大家一下子向往地要命,然后出现负面新闻时大家就“艹,原来不过如此,白瞎了我这么喜欢过它”。这跟“踩踏偶像”的心理是不是如出一辙?理性地想一想,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区别不是有没有问题,而是如何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的态度。能否直面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潜力。

想让世界变得好,只能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做出自己的努力。油管上那位愤怒的外国人理想的瑞典是全白人的“瑞典人”的瑞典。他非常努力地把瑞典描述成一个压迫人的地方,从而吓退一部分想移居瑞典的外国人(可能就包括瑞典的中国粉丝咯)。他倒是挺努力的。在瑞典,像他这么想的人也不少。

但也有一部分人也很努力,他们觉得瑞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荣过,觉得移民的融入给国家带来的新的机遇,对这个国家充满了信心。也许有时间了我会写写他们的故事。

最近瑞典官方发了一个关于移民和犯罪的事实说明,写得非常事无巨细。有兴趣的人可以戳

http://www.government.se/articles/2017/02/facts-about-migration-and-crime-in-sweden/

对友邻问到的无人区啊政府屏蔽信息啊以及常见的“瑞典是不是世界上强奸率最高的地方”这样激动人心的问题都有涉及。 有兴趣的话一定要点开读哦。

后记(更新):

我终于去过传说中的无人区 Rosengården了,就是上文中说到的玫瑰园。是个大型住宅区,楼层整体要比马尔默老城区高很多。有整洁的绿化带和大型购物中心。路上但见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夫妻,遛狗的和跑步的人。我有一个心理定势,可能并不特别,很主观,就是我每到一个新地方,如果看到路上妇女儿童比较多时,就会有比较高的安全感(反之如果街上都是三五成群叼着烟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我就会比较紧张)。那个地方安全吗?如果人们可以在夕阳下推着婴儿车慢慢散步的话,我在心理上觉得放松。

穿过一段天桥时看到这样的文字。

对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小区来讲很合适。此处安心是吾家。
在马尔默玫瑰园长大的瑞典球员伊布


You can take a guy away from Rosengården, but you can not take Rosengården away from a guy.
—- Zlatan

当我骑车穿过那些安静的街区时,脑子里想起了这篇文章和向我提问的这位友邻。豆瓣上显示ta已经注销了账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跟我这段并不愉快的对话。

最近,伴随着微博上某些账号带节奏向女权主义泼脏水,一些莫名把女权和宗教极端联系在一起的人也开始狂欢。豆瓣上不停有人@我到与移民相关的(假)新闻。像上面这位友邻,我还记得ta发豆油说,上豆瓣本来只是想看看口红试色,不知道怎么就讨论上了这么麻烦的问题。我其实很想问问ta,ta在觉得那些反移民的仇恨言论“说的没错”时,是怎么做出自己的判断的?根据什么判断这些话“说的没错”?关于瑞典和移民,ta到底知道些什么?基于什么知识来判断信息的真假?对一个遥远国度里你不认识的人们倾注如此大的恶意,到底是真的关心人权和文明,还是为了什么别的目的?

我并不相信那些叫嚣“绿教残害妇女该当灭亡”的人真的关心妇女。他们关心被压迫的穆斯林妇女吗?他们会做任何努力来帮助提高妇女权利吗?并不。就像某些谈及中国和人权便换上鄙夷脸的欧洲人,他们真的关心中国和人权吗?他们会做任何努力来帮助提高中国的人权吗?并不。这些人对其他与之不同的人类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任何高大上的理由(人权,女权,文明。。)不过是他们发泄个人仇恨、刷优越感的幌子罢了。依我看来,这仇恨来得莫名其妙。对一个遥远地区的陌生人群的喷洒仇恨和鄙夷,到底能彰显多大的优越感?多大的精神满足?

我知道信息很多,很难判断真假,但抓起一个立场炮击别人之前,最好还是先想想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对某些伊斯兰教派歧视妇女的做法很愤怒》》》我要去骂绿教!绿教傻逼!绿教吃屎!”

等等,你这样做,到底目的是帮助被歧视的穆斯林妇女,还是把他们打成一个“非我族类”的非人的存在,仅仅是要宣泄自己的戾气和优越感?网传的“瑞典斯坦”“警察都不敢去的无人区”是那些你不认识的人们安家的地方,是他们开始新生活,看着孩子们长大的地方。你为啥对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园有这么大恶意?

突然想起来我其实有个朋友在玫瑰园工作,是在社区中学做数学老师。跟她聊的那会儿她还是兼职老师,没有正式编制,每周按小时工作的那种。五年前以伴侣的身份来到瑞典,后与瑞典男友分手,但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爱马尔默的包容和多样性,决心留下来。她说她非常喜欢那份工作,喜欢教十几岁的年轻人数学,喜欢鼓励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说她希望能够获得一份全职工作,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她很享受学生们的依恋和信赖。她的学生一半以上来自穆斯林家庭。而她是来自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算是一个移民故事吧。

Digiprove seal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2 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