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

2016年10月13号发于豆瓣

https://www.douban.com/note/586446932/

快过生日了,f 开始兜兜转转地问我想要什么礼物。

我:礼物,恩,手串上添一颗珠子。。别的还没想好。
他:那你慢慢想。改天去逛逛街找一下灵感啊。

我说的手串是去年过生日时他爸妈送我的pandora银镯子。这个丹麦小妖精的好处在于每一颗珠子都可以作为单独的礼物送出,于是我们的约定是,每年生日时一起去选一个珠子添上,这样就解决了送礼物苦手的问题。仿佛是个很符合极简主义的解决方案:因为少所以很珍贵,买来以后不会放在角落里吃灰,而且看到不一样的珠子会想起两个人挑选它们的原因,比如第一颗珠子是两面分别是微笑的太阳和月亮(你是心中的日月~~),第二颗珠子里有我喜欢的绿色,以及代表f的鸟儿。

只有两颗珠子的手镯

我跟f 刚在一起的时候经历过很笨拙的送礼物时期:互相买一些并不需要,甚至可能完全不合适,拿回家只能吃灰的东西,仅仅是因为“情侣之间互相送礼物好像是一种常识哦”。这种胡乱送礼物的习惯好像从小就养成了。我在稍微有了几块钱的青春期就知道攒钱买小礼物送给喜欢的女孩,但是那时候对礼物的概念就是小县城的“精品店”(也就是文具店捎带买一些学生们会互相买来送人的装饰品,小物件)。那时候只以为买下这些花里胡哨、毫无实用性的东西是表达喜爱的唯一方式。再大一点以后改送鲜花了。或许那个时候已经模糊意识到,我不想自己送的东西成为一种负担,去永久占领别人或许并不宽裕的空间。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养成“礼物越大越珍贵”的奇异思路。但我看到过几次有人收到真人大小的毛绒玩具,在老师的怒色里吭哧吭哧扛回家。

送礼物这件事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直到有次跟他的家人过圣诞节,我才从他们家简单粗暴的送礼物方式里得到了灵感:大家都要想好自己的wish list愿望清单,甚至不能是泛泛的(越明确的wish list越受欢迎),然后其他人分别去买这些礼物。更仓促的时候是全家人一起去买礼物,谁给谁买了什么其实大家一清二楚,但等到这些东西打了包放到圣诞树下的时候,过节的气氛就来了,拆开礼物的每个人都是开开心心。大家送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书,毛线团,烤盘,茶叶,都是对方想要而且用得上的东西。

对我来讲理想的礼物就是这种吧,收到的最好都是明确想要的、实用的东西。我不太喜欢惊喜,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那些声称“满足了你的需要”“你一定会喜欢”的东西,我无一不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你一定是消费主义派来的救兵!)。礼物在这里好像只是一种传统,一种气氛所需,并不带有附加价值。在这样的家里,没有哪个人需要通过送礼物去讨好另一个人,去打动另一个人。物质带来的饱足感被生活本身的快乐冲淡了。

抱着这种心态,现在就算上街我也很少找到购物的灵感了。我在小镇上漂亮的老街道走了一圈,看了那些精致的鞋子,简朴雅致的家居用品,都觉得这些东西摆在店里更合适。那双鞋很漂亮,我穿上去或者也不坏,可我需要它吗?我对现在拥有的鞋子有什么不满吗?每添加一件单品,其他单品吃灰的时间就要延长,可是我喜欢现在的它们,不忍心它们吃灰。美好的物品是珍贵的,但最珍贵的还是我跟它们共享的时间,它们为我服役时带来的美感和舒适。

也许这么说又会被嘲笑“穷人思维”,“买不起才酸葡萄”,但我确实觉得我只有两颗珠子的手镯很珍贵。我在语言学校的时候有一天被人注意到戴了手镯,那个大姐很激动,说“你也玩儿潘多拉呀!给你看看我的!”然后伸出双手,好家伙,双手各戴一条,串得满满的,里面有很多镶金和其他宝石的珠子。那种珠子我记得单价会比普通的贵好几倍。大姐看看我那两颗孤零零的珠子,很理解地说,“你才刚刚开始收集吧,哈哈这个东西就是上瘾,一不小心就买得停不下来!我都买到第四条了!都怪潘多拉这个设计太可恶了,每年都有新款式,逼着人买!对了我知道哥本哈根有个地方可以打折,我认识那里的XXX”。

她说的哪里我没记住,但还是谢过她。我想我大概不会专程跨国去买一颗珠子,也不会买得停不下来。我的pandora大概只用作结绳记事吧,在这短暂而珍贵的人间,做一件能陪我分享时光的礼物。

Digiprove seal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2 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