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对猫头鹰信箱的记录。总共有三段,是倒叙形式,最后面的一段是2017年8月猫头鹰信箱开启,然后中间是2018年5月停止服务以及对这个过程的感想,最上面的一段更新是在2020年1月,当时跟肖美丽做的播客“有点田园”播客合作,重启了猫头鹰信箱。但是后来这个播客就被炸了。。。所以文内的大部分链接是打不开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想保留这份互联网遗迹,不想忘记这段经历。读完本文你会了解关于猫头鹰信箱是什么。
我依然在想用某种形式重启猫头鹰信箱,也许播客是最好的形式。
猫头鹰信箱依然是开通的,来信请发 the.owl.mailbox@gmail.com
- 来信的要求是自我认同为女性,内容为切身相关问题的倾诉(我不回应那种:“针对某某某热点事件想知道你怎么看”的问题)
- 来信会收到我的回信,来信的读者需要允许公开来信内容,这是收到回信的前提。我希望猫头鹰信箱上一个互助行动,我尽我所能回应你,也希望我们的问答能在将来帮到其他人
- 发表来信和回信的时候(以文字或者播客形式),我会保证模糊化当事人的信息
- 来信的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频
- 猫头鹰信箱是一个完全免费的,靠爱发电的个人项目
- 想给我买咖啡的话欢迎点buy me a coffee
2020年1月更新,猫头鹰信箱重启
详情请戳有点田园博客内容
猫头鹰女性互助信箱重启|如何与家人沟通价值观不同的问题?【有点田园】
(因为【有点田园】 被炸了,这个链接也点不开了,但是怎么说呢,从2020年1月开始,猫头鹰信箱在技术上是处于运营状态的,也有收到来信,但是不太多。【有点田园】 之后我也没有再尝试把新的来信和回信分享出去)
2018年5月1日更新 猫头鹰信箱停止服务
猫头鹰信箱从2017年8月27日服务至今,中间中断过一个月,总共服务时间是9个月,倾听并回复了上百份邮件。在回复的邮件中,愿意公开分享的大概占到全部邮件的十分之一,另外因为我自己精力有限,同意分享的邮件也还没有完全整理发布出来。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感到自己做这件事的局限性,感到不堪重负,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终止猫头鹰信箱的服务。所以想把这次实践的感受和精力写出来。也算是留给将来的一个参考。
1、个人服务和公益组织的区别
就像之前提到的,猫头鹰信箱是从瑞典的“女孩热线”得到的启发。女孩热线是遍布瑞典的公益组织,她们通过向各种基金会和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组织活动,招募志愿者,组织有明确的培训,分工和职能。就比如我曾经参与的某城市的女孩热线组织来说,每周两次的热线时间是由多位志愿者轮岗参与的,志愿者是匿名的,这使得志愿服务能够不过分影响志愿者的个人生活。这些组织里也有一些全职或者兼职的工作者负责维护组织运行,这些工作是有报酬的。
在猫头鹰信箱的尝试中,我把我个人作为服务主体,使用个人的豆瓣账号,向需要倾听的女性提供服务。这个服务占据大量个人精力和时间,我目前处于求学/无经济来源的阶段,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接受大量的倾诉和咨询,认真对待每一封邮件,认真回复,这都是很大的消耗。我经常自嘲用爱发电,但用爱发电确实是有限度的,比如花了大量时间处理猫头鹰信箱,留给自由写作的时间就少了。这个实践证实了个人无法取代组织去做一个服务主体。(说到这里你们会不会很期待/怀念专业的女权主义组织?请继续关注女权之声在微信和微博平台被销号一事!)
2、是不是接受倾诉就是给别人做免费的情绪垃圾桶呢?
不止一个朋友这样问过我:受得了吗?自己每天生活就经历很多负面情绪了,还受得了接受别人的负面情绪吗?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误解。在猫头鹰信箱服务的时间里,我的确也遇到过“我不想跟你说什么但我就是心情不好,你来给我排解排解”这种朝我甩负面情绪的人,但真的很少很少。很少。
大多数人不是来排解情绪的,而是真的把它当成了一个倾诉的渠道,就像描述里说的那样,倾诉那些无法跟他人诉说的问题和困惑,并且真诚地描述,剖析自己,真诚地期待回应。我在理解,消化并给出回应的过程里,并不完全是耗电的。正相反,在思索别人的问题时,我在锻炼自己对事情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并且在与来信人的互动中收获了很多能量。有些文字真的很感人,因为是纯树洞而不会公开出来,但她们给我的能量会在我心里。单薄的意义感也是意义。
我没有心理咨询的背景,所以在面对相当严重的案例时,心里时常是有点发怵的。但另一方面,我自己经历过很多糟糕的事情,因此也可以联系到在谷底,被世界背叛,被恶意包围时那种糟糕的感觉。是因为明白那种感觉有多难过,才不想让现在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孤立无援。用在猫头鹰信箱服务上的能力,除了性别研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共情。但,共情,确实是一项非常非常耗电的能力。这里也给想做公益服务的人提个醒,共情能力对理解他人处境很重要,对服务收获成效也很重要,但也是一个非常消耗自身的能力。除非你有很好的办法一直充电、补回点数,否则高度共情可能会使你自己的生活和情绪陷入特别不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在公益圈的小伙伴里屡见不鲜。
3、所以接下来?
关闭猫头鹰信箱服务后,我会回到之前使用豆瓣的方式。豆瓣仍然是我写作和讨论的平台,我希望它回到更个人化更生活化的状态。我会继续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复来信,但是无法再承担作为有特定标准的服务主体的责任。
这是目前想到的经验和体会。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鼓励 ,笔芯❤️
2017年8月27日 新鲜出炉的猫头鹰信箱
尝试猫头鹰信箱的初衷
我看到过有个友邻讲到她在转发了关于儿童性侵的文章以后收到了很多人的私信,倾诉自己的创伤经历。友邻发现即使帮不了什么,有时候仅仅做一个倾听者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
我很理解这样的感受。倾诉是治愈的第一步,特别是倾诉那些长久以来只能独自承担的心事。知道电话或邮件的背后有一个人在听、在看,不会质询也不会评价,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有时候这就是对创伤最初的治愈。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经历过的最有意义的那些咨询并不是给了我解决问题的出路,而是给了我倾诉的窗口,一个安全的,能感知我情绪的树洞。人难免要独自解决问题,但她也不必是孤身一人。很多时候,一点关切和鼓励就能打破一个人漂泊无依的困境。
写豆瓣一年多以来,我也陆续收到过许多友邻的邮件,有些是咨询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具体问题,有些是只叙述长长的故事,末尾写不必回信但很谢谢你听我说。我住在瑞典的这几年里,参加过当地“女孩热线”组织的活动。“女孩热线”(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应该也可以叫“青年女性赋权中心”)是遍布全瑞典的志愿者组织,她们服务的群体是跟成年女性相比受到更多暴力威胁并且拥有更少社会和亲友支持的年轻女孩。“女孩热线”每周都有固定的热线电话、在线聊天和邮件时间,不管女孩们是在生活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家暴,亲密关系暴力,校园暴力,性骚扰,自残倾向,药物滥用)还是有一些不知道要跟谁谈的困惑(身体发育,身体形象,性取向,性冲动),甚至只是想跟人聊聊(好像喜欢上了一个人,该怎么办),都可以联系“女孩热线”。我接受过“女孩热线”的培训,觉得这样的组织存在很有意义,也很必要,因此想借用这种形式开通猫头鹰信箱,作为我的一个女权主义尝试。
猫头鹰信箱服务须知
1. 猫头鹰信箱是我在业余时间的志愿公益尝试,因此在特别繁忙的时候会暂停这项服务。关于猫头鹰信箱的服务状态请参考我的主页右边的个人简介。
2. 不同于“女孩热线”主要服务于年轻女孩,猫头鹰信箱对全年龄段的女性开放。
3. 猫头鹰信箱的主要目的是给需要倾诉的女性提供一个安全的树洞,并提供我力所能及的支持。当然,(不是生理性别女性或者自我认同为女性的)任何人也都可以发邮件给我,但我不保证能够一一回复。参见第7条。
4. 请注意在来信中采用邮件的格式并尽量在同一封邮件中完成叙述,尽量具体地叙述你的信息。否则我无法识别这是一封对猫头鹰信箱的来信。恕我没有精力回应一封信一句话的、信息十分稀薄的来信。也恳请大家不要仅仅是因为好奇心而来信征求我对某事的看法。我没有精力回应这样的问题。猫头鹰信箱不提供商业、留学、移民、学术问题等方面的咨询,它唯一的目的是公益,是为了为有需要倾诉的人提供被聆听的机会。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问题就恳请你不要占用公益资源。
如何区别这两者,这里举例:
我29岁了想出国留学,能教我怎么办嘛?(不回答。请自行收集信息)
我就是很好奇,请问你对最近的公共事件abc是什么看法?(不回答。设立猫头鹰信箱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我29岁了,想辞职留学,但周围人都说出国读书以后回来更嫁不出去了,我现在很犹豫(好的,请具体告诉我你犹豫的是哪些问题)
关于邮件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可以参考我写的#猫头鹰信箱#系列的文章。注重格式会显著提高我们沟通的效率。
5. 我自己的基本情况:读书时的专业是性别研究,没有心理咨询方面的资历,但有在女性NGO做志愿者的经历。关于我的更多情况,欢迎阅读我的豆瓣日志。
猫头鹰信箱算是我上篇日志《一个女孩想要平安长大,需要些什么?》的后续。跟“女孩热线”不同,我没有团队,也没有遇到严重问题时可以互相支持的志愿者队友,而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不能确定这个信箱能否做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不试试就不会知道。
猫头鹰信箱跟我目前在豆瓣上的写作一样是无偿的志愿劳动,我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视信箱的收信和反馈情况,将来可能会召集志愿者团队。如果你愿意打赏支持我的行动,我十分感激。
6. 你所倾诉的一切都是匿名且保密的,但我的应答部分将成为写作的素材,以便让更多有相似遭遇的人能在阅读中获得支持。如果你愿意分享你的来信,请在邮件里注明“可分享”。如果你不想分享来信,请在邮件里注明“纯树洞”,那样我会仅从我的应答中归纳素材。
7. 猫头鹰信箱地址 the.owl.mailbox@gmail.com
这个信箱我每周六检查,推荐给希望匿名来信的友邻。另外,如果不介意使用自己的豆瓣账户的话,你也可以给我发豆油,我会在周末回复你(如有紧急情况或者我时间充裕也可能更早回复你)。
以上。比心。
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3 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