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字

2016年12月24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great grey owl(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8472527/

1.

我来国外念书以后,为了不在FB被陌生人搜到,也弄了一个英文名字。特别土气的那种。跟人加FB时只能让别人告诉我名字,我来搜,然后指着屏幕上的头像告诉对方,喏,这个是我。对方都是,啊,你怎么不用自己的名字啊?f 的哥哥更是直言不讳地哈哈,怎么起了个这么土气的名字啊。像美国二十年代乡下小餐厅的服务员!我都是一句“喜欢”给顶回去。

土气的英文名字也没什么不好啊,想到在社交网站上用真实的名字还是感觉如鲠在喉,就想随便用个什么土气的名字顶替一下。用拼音写出来的中文名字,失去了四声也失去了汉字意义,也就只是拼音而已。毕竟只有认得汉字的人才能真正认得我的名字啊。

2.

f爸爸有次跟我吐槽起了中国员工的英文名字。他每年大概都要去中国出差三次,每次都要遭遇一些让他如鲠在喉,喊不出口的新名字。

“我们新来一个小伙子,挺认真负责的。叫Brilliant。我感觉喊不出来。。跟这比起来Summer算是还好了。”

“Summer是个真正的名字啊!!还有个美国电影叫我和Summer的五百天呢,里面那个女孩就叫Summer!”我表示不服。

“那是美国!”

的确,相比来讲美国人民的名字还是相当有多样性的。不像瑞典,一个班里可以有三个Jacob五个Maria三十个Johan五百个Erik。绝大部分要么圣经起源要么日耳曼起源。几乎所有人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都能找出N个跟自己同名的人。F爸爸就跟他自己的好友同名,以至于喊起来都是以姓氏区分。

“对啊,那是中国,又不是说英语的地方,起什么样的英文名字不该由他们随便吗?”

“但是中国人为啥要妥协起英文名字呢?没有语境还容易起出来这些奇奇怪怪的,都不是名字啊。”f爸爸说,“我觉得不应该惯着西方人,而是应该让西方人学会读中国人的名字啊!”

我无言以对。

3.

突然就想起了我的堂姐。堂姐出门打工之前,一直住在老家的山里。老家是大别山区,十几年前交通很不便的,从山村到镇上都算出了一趟远门。堂姐初中毕业后就没念书了,在镇上待了两年一直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她心大又要强,最后跑去上海打工。

堂姐没有学历,但硬是靠着一股执着的劲儿和开朗笑容谋到了一个小公司里的文员工作。十来个人的小公司,堂姐是他们招进来的第三个人,老板是个有钱的富二代,创业做互联网。山里出来的女孩,普通话都不甚标准,用电脑打字、上网,做报表这些东西全是从零学起。她竟然也就这么学会了。堂姐说,公司刚起步,当时缺财务,老板就问她,能学吗?她说能学,就自己去买了一本书学了起来,慢慢学会了简单的报账。

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过年,我跟她并排躺在老家的木板硬床上,听她讲半年来在上海的冒险。她给我看她买的粉色小手机,那种叫小灵通还是什么的款式,现在早就绝迹了吧。背景光只有一种黄光,不能拍照,没法看图片,只能发文字信息。堂姐在上面绑了一个闪闪的小蝴蝶结,满脸喜悦地跟同事发信息。

“他们还给我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Tracy!公司里所有人都喊我Tracy。”

堂姐读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翠西,她又特地在手机上给我看了这个名字怎么拼。

“在公司里都是用英文名字的。老板叫Daniel 丹尼噢,我好朋友叫Eva 艾瓦。”

“为什么都喊英文名字呢?”

“老板说要适应上海的生活,先从换一个名字开始,名字是新的,以后在公司的工作也是新的。”

我那时候上中学,认识了几个英文单词,试着想象了一些把我自己扔到举目无亲的大城市找工作,电脑打字都要从零学起,还要读会计,还要交朋友,那该是什么光景?这么想的时候非常非常佩服堂姐。我感觉她做到了我肯定做不到的事。我隐隐地向往着那个“新”的世界。

直到现在我也毫无要批判“起英文名字的文化暗含着什么样的后殖民秩序”这种觉悟。即使人们想当然的认为起英文名字是在适应国际社会,我总觉得大部分起英文名字的人都并非是在取悦洋人,适应他们的规则。这种改弦更张更像是对内的一种宣誓:今时今日我有了另一种身份,职业的、城市的、年轻的、脱离熟人社会的身份。我想我根本不可能让f爸爸理解一个英文名字真正起到的魔法效应。哪怕古怪,哪怕不合时宜,那个“洋气”又陌生的名字好像是一道结界,分开 了过往和将来,像化装舞会上闪闪发光的假面,化腐朽为神奇,给平淡无奇的生活镀上了金色。

Digiprove seal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2 GGO

One Reply to “英文名字”

  1. 我工作里起英文名主要是为了对方发音方便…我实在怕了他们用稀奇古怪的方式念我名字了。欧洲大陆的同事们用各自母语的拼读方式念我名字真的要哭…后来我借用了念书时候同学的名字,非常传统老气的名字,嘿嘿,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