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妈妈的育儿经

2017年4月21日于豆瓣

本文介绍f 妈妈的育儿经验。f 妈妈是学前教师,有专业优势,并且瑞典和中国在育儿环境上国情差异也比较大,别人的经验不能照搬,写出来只作为一种参考。另外,我自己没有育儿经历的,写作是出于好奇,不是为了指点、指摘任何人的育儿经验。

之前在Åre滑雪的时候提到小镇上遍地是带两、三、四个娃的父母。滑雪这项运动,光行头就得许多样,得一个个穿戴好。滑雪有危险性,小孩子得一个个看着不能栽死,还得教会滑,还得带着玩,带着上厕所,吃饭,人家竟然两个大人就能耍得开。关键是这些父母看上去精力充沛,并不是被带娃旅行折腾到生无可恋的样子。我甚至看到一个爸爸像袋鼠那样把小婴儿挂在怀里,还牵着两个四岁以下的小豆丁,也穿着雪具,看样子刚刚下山。还有一次是看到一个爸爸穿着雪橇靴,横抱着估计是困得睡着了的女儿,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鹅毛大雪里,后面跟着扛着两副雪橇的妈妈,还有扛着小雪橇的儿子(f妈妈评论到,这就是养娃最辛苦的时候!小孩想睡觉的时候你可别幻想能弄醒他们!)。

在瑞典,人们似乎认为既然选择生了就得自己养,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当然国情不同,瑞典有比较宽松的育儿假和比较成熟的福利体系,而国内的很多年轻父母哪怕很想独立育儿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独立育儿是肯定要处理更多麻烦,吃更多苦头的,但育儿观念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也让人向往。想到国内一个小孩六个大人带还鸡飞狗跳的盛况(以及很多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多少年都不能出门旅行),我就很好奇这些瑞典父母到底是如何做到两个人养N个娃的。

我打电话跟我妈说起这些见闻时,她说:“你不是说f 妈妈当年是一个人养三个娃么,我一直都觉得不可能!肯定还是有人帮忙了吧,不然怎么养得过来。你想想,两三岁的小孩,几分钟没有大人在身边就要出危险,你想想看你小侄子当年被烫到的,就是大人离开了一分钟的事儿。f 家三个小男孩还不拆房了,怎么可能一个人带三个!”

我跟她保证一定跟f 妈妈问个清楚。于是某天茶歇的时候就聊上了这个话题。

先给个背景,f 家是三兄弟,年龄差是一到两岁,这样的瑞典家庭也蛮多的。他们自嘲这是一年一个的婴儿工厂baby factory。很多家庭有意无意地用了这种方式集中精力养几年娃,然后再投入工作。我只知道f的祖父母们都去世比较早,f 爸爸是独生子,妈妈这边只有一个舅舅。如果有人帮忙带孩子,该是谁来帮忙呢?

f 妈妈说,确实没有人帮忙。真正帮过忙的就是生老二和f 的那两次,请表姐来家照顾了两天。那时候f 爸爸因为工作还经常出差外派,平时就只有下班和周末的时间能在家帮忙。f 妈妈的职业是学前教师,但是从老大出生到f 一岁半开始上日托,有整整五年歇业在家带三个娃两只猫。

对一个人全职带三个孩子的这段经历,f 妈妈说也没有那么难,但是肯定会选择性的遗忘掉一些事情。现在记得的都是自己很自豪的感觉,最勇猛的时候,f 还是小婴儿,一边给f喂奶,一边一左一右搂着4岁和2岁的老大和老二,面前摊着童话书,给他们念故事。

于是我稍稍表达了一下不可思议的感觉。我说在我老家现在好多家庭是六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呢。我小时候虽然没有六个大人来带,但也都有我的大表姐啊,大姨小姨啊,姑妈啊轮番来短期帮忙,小孩两岁之前,感觉一个大人全职带都很难搞定啊。

f妈妈说,能的。必须能。

她的原话是,Allt måste gå. Det måste gå. Det här är mina barn och jag måste klara oss.

Everything must work. It has to work. These are my children and I have to manage.

下面总结一下她谈到的几个点

不就是个婴儿吗,有什么可怕的

f 妈妈坦言,毕竟是幼教专业人士,确实对孩子更有经验。她在生老大以后在医院里还教过其他新妈妈抱孩子,也见过把新生儿当小可怜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抱的妈妈。她说当时见过一个新手妈妈就是“哎呀我的天啊,宝宝这么小,这么可怜,这么脆弱,害怕抱紧了弄疼了”的态度(我当即觉得我就是这种人),不敢用力抱,做什么都小心翼翼。这样的紧张和不安全感反而会传递给孩子,孩子就哭得更厉害了。要客服这种心理,除了上手练习抱孩子(试着抱抱别人的小孩)之外,在瑞典的准爸爸妈妈们都要参加社区和医院提供的短期培训。

两个孩子并不比一个孩子更难带

小的孩子对大孩子感兴趣,觉得他们做什么都特别有趣,孩子们自己玩起来就可以省很多精力。有相似观点的还有友邻史努比的这篇 家有俩宝,1+1<1的辛苦

让孩子适应大人,而不是大人适应孩子

比如噪音,小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小婴儿睡眠是很好的,在他们睡着的时候就可以做事情,有噪音也没关系。如果孩子养成在极端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入眠的习惯,以后的睡眠会受很大影响,不是什么好事。另外,不能被孩子的需要牵着走。孩子要学会等待。再就是有的孩子非要家长的注意力,这时候家长不应该被动。如果同时带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这样吸引注意力,就根本没精力应付。不能是你在做自己的事情,三个孩子各干各的,都想吸引你的注意力,而是你想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开始玩一个东西,然后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就放下手里的东西围到你身边来了。

(等等这个听起来太专业难度太高。。比如我这种连猫子狗子都引不来的人就别奢望能吸引人类幼崽了。。。)

随遇而安

有娃的时候就别幻想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了。大部分时间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很多家长也是在这种时候开始抓狂的“啊!!这孩子还没吃完!!我们赶不上原定计划了!!完了完了我的生活失去控制了!!!(panic attack一万次)”。f 妈妈说失控就失控吧,只要小孩们都安全,吃饱,有得玩,别的就别给自己太多要求了。她一个人带三个娃的那些年,把三个孩子都从床上弄起来穿好吃完早餐就已经到下午了是常有的事。

教他们早早地学会做家务

妈妈用吸尘器的时候小孩子可以帮忙擦台面。更小的孩子看到大孩子干活儿,也会跃跃欲试。不指望ta们小时候能做多少,但从小就培养这种参与感是有益的,至少家长在做家务的时候小孩子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做,而不是来打岔。f 妈妈说,过去传统不要求男孩子做家务,这在今天肯定不行。因为不会做家务,老年男性在丧偶或者离婚的情况下会比女性早死很多,学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是延年益寿的大好事,人人都必须学的。f 妈妈这么培养孩子的时候,未必想到过什么女权主张,但她培养的这些家务技能毫无疑问有益于孩子们以后的生活。

建立幼儿友好型环境来保障安全

然后我问到如何能保证小孩的安全呢。学龄前的小孩处于听话和不听话之间,一会儿不听话干了什么危险的事情就可以酿成灾难。比如我妈说到的我小侄子,两岁的时候刚会走,大人一分钟没看住,他去抓茶几上的暖水壶,结果被严重烫伤,所幸后来治疗及时没有留下大碍,但当时小孩子受的苦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我小的时候养小孩的事故就更多了,同龄孩子被煤炉烫到,脚被卷到自行车轮里的小事故数不胜数。导致我有一种“小孩子一分钟不看着就能把自己玩受伤”的印象。

f妈妈说那就必须建立安全的环境。既然都做了生孩子这么重大的决定,家里的布局也必须变成幼儿友好型的。她带孩子的那几年,家里的家具都是特别低矮的。在三个小孩分房独立睡觉之前,三兄弟一起睡一张超大的床垫,大概只有十来厘米的高度,摔下来也没事。家里没有特别小的可以吞进去的玩具。前几年宜家吃过几场大官司,就是因为那种五斗橱。很多家庭用来在顶上放电视之类的重物,然后发生小孩子爬高被砸死的惨剧。现在所有此类家具都必须固定在墙壁上了。

我想起我妈讲起小时候给我剪指甲结果剪破手指流了好多血的事,就感觉这还是物质条件所限吧,如果当时有安全的指甲刀就不会了。还有坐自行车后座脚卷到车里的小孩,如果自行车加装了安全装置就没事了。瑞典人民确实爱在安全方面动脑筋。汽车上的儿童安全座椅是瑞典人发明的。法律规定14岁以下儿童骑车必须带头盔。雾天和夜间骑车必须有前后灯,不然被交警逮到罚2000克朗。就这种用强迫的手段保证安全的方式对小孩子还是蛮见效的。

在可控环境里给孩子探险的机会

f 妈妈说,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在自己视线里爬高上低,这往往会适得其反。比如家里有个沙发,如果孩子表现出很想爬的样子,那么越不让爬,ta越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用更危险的方式爬。而爬高本来就是孩子战胜自己的重要一部分。这样还不如让ta在家长的保护下爬高。真爬不上去ta就知道放弃,同时也培养这种习惯:要做某些事情必须有家长的陪同。

f 妈妈是在幼儿园里积累了这种经验。幼儿园有很多爬高的设施,有些孩子想爬上去又不敢,就求f 妈妈把ta抱上去。她从来不那么做。她告诉孩子们,想上去,可以,但必须自己爬。别害怕,她会在旁边看着,保证ta的安全。有些孩子就带着惊恐和好奇参半的感觉爬上去(有的甚至中途吓哭),但当ta们真的爬上去的时候就会特别特别惊异地看着世界,真的是用被宇宙的奇妙和人的力量所感动了的口吻大声喊:我真的可以!!我可以!!*星星眼*


记得之前讨论里还有友邻说到过国外的工具发达,物质条件更便利,比如超市里可以买到很多种无添加的小份配方奶和辅食,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准备婴幼儿食物的时间。另外几乎公共场合都有无障碍设施,婴儿车在建筑物和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畅通无阻,解决了带娃出门的大难题。并且婴儿车本身也可以是多功能神器,f 妈妈养三兄弟的时候,二十多年前的婴儿车就可以有两个座,带脚踏板,可以同时推三个孩子上街。如果这方面的硬件能改善,相信独立带娃的父母会越来越多吧。


ps

刚才想到的,或许育儿国情的不同还在心态上:如果生育这件事本身是夫妻双方自行决定、做好准备的,那么也容易形成f 妈妈这种“这是我的孩子,我无论如何都要搞定”的心态,其他任何人没有插手的理由。相反的,如果生孩子的原因是“反正迟早都要生,双方老人都催死人,那就生吧”或者“不小心怀上了,双方亲属都坚决反对打掉”,多少就容易引导出“反正生小孩也是你们让生的,养小孩就不该赖给我”的甩手心态。而一旦有一点这种心态,在跟老人协调育儿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更多矛盾,既理所当然认为老人应该帮着带孩子,又把观念上和生活习惯上的矛盾怪到老人头上。当然,也有不少夫妻还得跟老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呢,因为这种环境里,许多老人也认为自己对第三代不仅有义务,更有天然的权利。

https://www.douban.com/note/617018886/

Digiprove sealCopyright secured by Digiprove © 2023 GGO